在乐从劳村,黄彬欣每天上午都会到自家门口的一个小湿地公园上锻炼身体。她说,这个湿地公园下面其实是一个污水处理池,虽然每天村里的生活污水都会注入到这里进行处理,却没有任何异味,给村里解决了处理污水的大难题。
近日佛山市环委会公布了2014年度各区环保责任制考核结果,五区政府均合格,其中顺德排名第一。
对于排名第一的顺德区,市环委会在点评中表示,顺德区主动作为,因此整体任务完成较好。在河涌整治工程项目上进展得比较顺利,主要河涌水质的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年度水质考核得分率65%。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配套管网完善成效明显,平均进水浓度全市最高。
“一河一策”打响治水攻坚战
据了解,近年来,顺德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顺德明确“先截污治理,后景观提升”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思路,形成“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水污染治理策略。一是分阶段实施“一河一策”河涌整治。从2013年底起铺开首批10条主干河涌的综合整治,内容涉及截污清淤、活化水资源、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第一阶段的38项工程,已有5项完工、27项动工。
顺德还积极推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期、三期扩建工程。目前全区城镇污水总处理能力50.5万吨/日,配套截污管网306公里,正全力建设容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9个项目。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城镇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将达到80.5万吨/日。
针对短期内污水收集系统无法覆盖的偏远农村地区,顺德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计划建设的121个项目,31个项目已建成或正在调试,其余90个项目正在施工、设计、编制可研或论证阶段。
乐从是顺德十镇街中污水治理的“先进”之一。乐从镇现有污水处理能力约6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三期已经启动规划,处理能力约4万吨/日。为了提升镇内水环境质量,他们大力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逐步构建以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主,农村分散污水集中处理为辅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新格局。
“对于城镇污水管网不能到达的村居,我们采取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方式解决偏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顺德区环运局乐从分局工作人员薛保铭说,2012年开始至今,镇里就计划投入约1亿7千万(区占50%),建设23个农村分散污水处理站点。目前已建成8个,正在施工建设8个,余下7个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计划于2015年7月底前可以竣工。届时,全镇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日处理能力可达1.2万吨,较好地缓解农村污水影响内河涌水质的问题。
家门口的污水处理厂无异味
2012年,乐从就在劳村、杨滘、良教3个村试点建设村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在建设初期,由于村委会和部分村民对农村分散污水处理项目的情况不甚了解,存在顾虑和担心。”薛保铭说,为此,他们主动邀请村委会、股份社和村民全程参与,在规划选址、用地建设、管网走向、效果评估等方面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形成共识。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主动邀请镇人大、各村居实地考察其效果,化疑虑为支持。
24日上午,黄彬欣如往常一样前往家门口的湿地公园锻炼,这座小公园的下面就是乐从镇在劳村建设的3个村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之一。据介绍,乐从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美城行动村居改貌有机结合,按照“先截污,后景观”的整治要求,因地制宜将污水处理站点美化改造成为兼具观赏性、实用性的休闲公园,为群众开拓公共休闲空间,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增加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
黄彬欣告诉记者,当时确实有些不支持,因为听说是污水处理厂,害怕运作起来后会有异味。
“在村里的宣传下,虽然减轻了顾虑,但说实话仍然不放心。”她说,但最后项目建起来了,发现真的没有任何味道,白担心了。
现在黄彬欣和自己的姐妹们每天都会到这个公园里散步锻炼。她说,希望其他村也都尽快建起这样的项目,既可以把污水处理了,又可以多一个运动休闲的公园。
薛保铭告诉记者,为了更加科学地统筹全镇的农村污水处理,充分考虑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与城镇污水管网规划的衔接,我们通过对全镇主要内河涌的现状进行摸底、勘察和水质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的数量,同时细化网管设计为日后对接城镇污水管网减少二次投入。
“项目通过环保验收后,我们将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在线监测,重点实时监测进出水的COD、氨氮、磷等浓度,以科技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定量监控,确保出水水质达标。”他说。
纵深
试点环保负面清单铁腕治污
去年以来,顺德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我们积极开拓新的环境管理手段和机制。”黄结兴举例说,他们主动向省环保厅申请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起草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希望倡导“容量有限、资源有价、使用有偿”的理念。同时,发布应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单,联手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全区已有57家企业通过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顺德也在镇街积极进行创新,在乐从全面实施环保负面清单制度。乐从为了完善商事登记制度配套措施,从源头限制高污染企业在佛山新城、乐从镇投资生产,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制定了《佛山新城、乐从镇建设项目环保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方案(试行)》。
薛保铭说,该实施方案以鼓励无污染或低度污染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强化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境约束为基本原则,确立了9类禁批项目和8类限批项目。
据他介绍,“禁批类”,即对高污染行业或使用高污染工艺的企业,如漂染、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等,一律禁止新建或扩建污染工序;“限批类”,即对污染程度较低、可通过产业提升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在规模和工艺上设置一定准入门槛,允许达到相关要求的企业投资生产。
他表示,由于“场地证明”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场地证明”是“负面清单”制度的重要前提。他们尝试从“场地证明”方面入手,明确责任主体,禁止村居行政服务站或相关部门为不符合“负面清单”制度的企业开具场地证明。
佛山新城、乐从镇“负面清单”制度实施近半年,为乐从环保部门限制污染行业的审批提供了有力依据。“既减少了环保部门的审批压力,也有效地控制了新增的污染企业数量,实现了辖区内污染物减排的目标。”薛保铭说,尽管该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但其取得的环境保护效果是明显的。
在镇街试点外,目前,顺德的环保权力清单也正在拟定当中,以更好的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责。
顺德区环运局有关负责人说,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环保不得力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但事实上,环保部门属于环保的最后一道屏障,就犹如足球场的守门员,一场球要赢下来,还需要后卫、中场、前锋等各个环节的支持。环保不是仅仅依靠环保部门一己之力能够做好的,需要各方的支持。
“即将出炉的环保权力清单将明确是哪个部门、哪个科室、哪个负责人负责相关环节。”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对区政府现有的环保权力目录进行了梳理,把各个部门需要参与的部分梳理出来。今后,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负责的部门、个人。
他说,清单出炉后,将进一步厘清各个部门在环保工作中应该肩负的任务,理顺各方职能,让环保工作的运行更加得心应手。“今后,顺德将由环保部门与区纪委共同推进这一机制的运行工作。”
亮点
“环保警察”半年考
打击环境犯罪成社区警务“标配”
“让我们的环境执法更有底气了。”2014年10月8日,顺德举行环境犯罪侦查中队揭牌仪式,成立全省首个“环保警察”机构,以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从去年10月成立至今,这支队伍共有6位民警,已经直接参与处理10宗案件,侦破8宗,刑拘11人,还有2宗侦办中。其中,今年第一季度立4宗破4宗,刑拘5人。
“环保警察还是新事物,需要继续探索。”顺德区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他们计划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环保专业知识及业务执法水平,将根据最新的环保需要,探讨气体、粉尘等相关领域的办案取证方法,形成有效的打击方案。
缩减办案环节提高打击效能
顺德区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有关负责人说,“环保警察”目前有6位民警,他们来自刑警、指挥中心、基层民警,均具有10年以上执法办案经验。
近半年时间过去了,对于环保警察这项新事物,这位负责人坦言,“在介入案件时常遇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取证标准存在差异,导致相关的证据链要重新采集的难点。”
“环保警察也是警察的一部分,中队里环保警察必须拿出专业水平,用专业执法手段打击处理这方面的刑事犯罪,他们对环保的罪名和处理、侦查方法有所不同。”他说,处理污染环境案件与其他案件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一般的刑事案件,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会主动立案侦查;而环保案件则需由环保部门作先期的调查取证,发现涉及刑事犯罪的,才移送公安机关侦办。如群众向“110”举报某厂存在涉嫌偷排废水的情况,“110”会将相关线索转给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前往检查核实取证,待出具相关检测结果达到刑事犯罪立案标准,环保部门再将案件移给公安机关立案侦办。
但他也坦言,环保警察成立后,办理案件更加专业化,大大缩减办案的环节,提高打击效能。
“通过快半年的磨合,我们也探索出了加快涉刑案件的处理速度的方法。”他说,在处理案件过程中要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提高证据搜集、案件认定、违法人员抓捕、审查等环节的效率,有效阻止涉嫌环境犯罪的企业负责人闻风而逃。
他告诉记者,去年10月10日,“环保警察”刚成立两日,他们与杏坛公安分局、杏坛环运分局在杏坛镇南华工业区对一无牌无证电渡加工厂进行检查,期间厂方负责人在配合环运部门指认现场时逃跑,被现场的环保警察及时追捕抓获。
“过去我们对此根本没办法。”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黄结兴说,因为没有扣留的权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走掉,对于执法也极为不利。
顺德区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有关负责人说,现在顺德的环保警察也要求各个社区中队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企业偷排污行为的排查,利用社区民警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广集线索,并将线索反馈给环保部门查办,达刑事立案标准提前介入。
另外,为强化协作配合,顺德区环境保护部门和司法机关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必要时可邀请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机关轮流召集,每半年召开一次。
探索相关领域办案取证方法
顺德地处珠三角腹地,经济发达、企业数量众多,由企业生产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顺德区公安局局长卢志雄说,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环境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大,百姓关注度高,违法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在以往办理过程中存在移送标准、移送程序不够明确,证据收集、转换、衔接不够及时,移送案件把握时间不够准确等问题,导致环境问题屡禁不止,就案办案,恶根难除的现象。
为加大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顺德区决定率先在顺德区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增设环境犯罪侦查中队,负责侦办辖区内涉及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工作。
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黄结兴表示,设立“环保警察”一方面能减少执法阻力,执法人员能更顺利地进入企业检查,有效减少暴力抗法,遇到污染企业及企业主涉嫌刑事违法时,联合执法可将相关人员进行前期控制,另一方面也将加快涉刑案件的处理速度。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不再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执法权所限制,在公安机关的提前介入和密切配合下,无论是证据搜集、案件认定还是违法人员抓捕、审查都变得更为迅速高效。
“原来对环保方面的案件基本上是行政部门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了相关犯罪行为后,移交公安部门经办打击,效率比较低。”她说。
在环保警察设立之后,区环运局在工作中发现有涉嫌“污染环境罪”的案件,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都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这些案件共包括七大类,其中包括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反射性的废物、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等。
同时,顺德区环运局在对涉嫌环境污染案件调查过程中,如遇到涉嫌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也可与区公安局启动联合调查程序。在联合调查过程中,对于现场调查确定犯罪事实清楚,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的,公安部门可立即启动刑事案件办理措施。
“环保警察还是新事物,需要继续探索。”顺德区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他们计划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环保专业知识及业务执法水平。其次,“以打开路”,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活动,树立环保警察威信。此外,还将根据最新的环保需要,探讨气体、粉尘等相关领域的办案取证方法,形成有效的打击方案。
创新
佛山首个环保巡回
法庭在顺德成立
初步实现环保领域行政执法与司法机关无缝对接
顺德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再出新招。2月10日,佛山首个环保巡回法庭在顺德成立。这标志着佛山在环保领域行政执法与司法机关的“两法衔接”初步实现无缝对接。据悉,该模式接下来也将在佛山进行推广。
顺德区人民法院在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大楼设置了这个审理环境保护案件的巡回法庭,用于集中审理环境案件。据顺德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黄敏玲介绍,今后,顺德区人民法院不仅将派遣资深法官组成合议庭,还将请来两位环保专家作为陪审员对环保案件集中审理,进一步提高有关环境案件的审判效率,形成行政司法合力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威力,也让市民更方便维护自身的权益。
尽管顺德区近年不断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但与目前区内可统计的工业企业约3万多家的庞大数量相比,顺德全区从事环保监察人员只有约150人,力量明显捉襟见肘,顺德的环境监管工作一直面临着压力大、难度高的困局。为解决该矛盾,顺德积极探索公检法与环保行政执法相互配合、高效联动的工作模式。去年10月8日,顺德在全省公安系统率先设立“环保警察”机构,迈出了环境保护工作与司法改革相融合的关键一步。
在此基础上,顺德为了更及时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实践衔接的长效机制,决定由顺德区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专职集中审理环境保护案件,探索环境保护案件专业化审判的新模式。
顺德区环运局常务副局长刘国兴说,就近设立巡回法庭,将有利于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法官与执法人员通过加强沟通联系,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维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法院对行政执法工作给予建议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减少案件存在的瑕疵,保证案件质量。
他表示,通过巡回法庭的设立,执法人员也能向法官提供环保案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加强法官对案件的理解,从而使案件审判更加公平公正,增强说服力。“执法人员也可通过近距离接触案件的审理,了解涉嫌污染犯罪案件的审判流程、证据采信标准、执法程序要求等,从而有利于执法人员增强法律意识,提升证据搜集能力,严谨办案程序,提高执法案件的办理质量。”
佛山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局长沈成兴说,顺德这一举措将在佛山起到示范性作用。接下来也将在全市对这一创新模式进行推广。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